查看原文
其他

李辛: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,抑郁症该怎么治?

点击关注 👉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2022-03-16



抑郁是新的名词,

却不是新的病。


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看一看,

抑郁症究竟是怎么回事儿?


 01 

抑郁症

就是身心能量不够了


现代医学是把身体、情感和意识分开看的,身和心被当作两个东西,它们有关系,互相影响,叫心身相关,还是属于二元论。


但是,身心在中医来看其实是一个东西,叫形神一体,中医的神包含了心和意。


在现代医学里面常说的抑郁症,在中医来看,很多情况下其实是因为整个身体的能量不够了。


我们都知道,哪怕你平时是很积极、很正面的一个有精神的人,假设让你连续三天不睡觉,三天就给你吃了两顿饭,然后还让你干很多活,那个时候你还能有精神,还会很积极吗?


当我们身体的能量低到一定水平的时候,我们的精神、意识和心智的运作能力都会下降。



举个例子,当电脑内存够的时候,程序也不那么冲突的时候,可以运行那些高版本的程序;


当内存不够的时候,那些高版本程序,不要说运转了,下载都不能,只能运行低版本的。


所以,当一个人能量很低的时候,他的身体状态会很低,他的内心状态、意识状态也会很低。


可以想象,在这样一个低版本的状态下,他在跟世界万物交流的时候,他很多东西都消化不了,包括食物和情绪,很多体力活或者复杂的运动他做不到,很多事情都变成了阻碍。


身体内部的运行也出现问题,比如出现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,或者心动过速、心率失常,这些其实都是能量低之后身体无法负荷、无法运转了。


在情感上也是这样,当一个人能量低的时候,可能他的表达和接纳的能力都会出现一些问题。


他在意识、思维和社会交往上,可能相对来说就会封闭一点,可能只能吸收某一类他愿意吸收的东西,其它的都拒绝,甚至以前能吸收消化的东西也开始拒绝。


到了这个状态的时候,其实就成了“被压缩的人”,他的形、气、神或者说身、心、意都被压缩了。



在压缩状态下,

他所在的时空、社会和生活,

乃至他周围的一切,


他能够接触和愿意接触的东西,

也是受到压缩的。


就这样,他进入了,

一个内和外的低水平的循环,

但是自己不一定能意识到。




一旦到了这个状态的时候,因为进入了一个低水平的循环,他就会身心意整体往下走。


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明白了,当我们现在说某人是抑郁症,一般人会想这只是一个心理的问题。


但实际上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问题,而是整个生命的问题。



 02 

疾病只是名称

我们需要去了解它的根源


我们需要想一想。


第一个问题:抑郁症只是大脑的?


现在医学的观点是:抑郁症或者所有的心理问题,是大脑里的化学物质变化导致的。


比如说多巴胺,一种神经递质,心理状态和情绪会受这种物质浓度变化的影响。


现在很多精神类药物的研究基于这类认识。


抑郁症难道真的只是大脑的化学递质的变化吗?


第二个问题:是头脑先病还是身体先病?


现代医学和心理学认为这是心理和头脑的问题,所以让患有抑郁症和某些精神疾病的人,吃很多抑制这些化学元素或者让头脑停止工作的药。


但是这么多年实践下来,效果并不是很好。


对于一个整体的人来说,他的生活态度、生活方式;他的情感、思维、认知、行为模式的改变,难道只是由于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吗?会不会是倒过来呢?


会不会是因为我们的身、心、意出现了问题,而产生了这些化学物质的变化?


就像我上课时一样,因为有了一堂课,所以我点了一柱香,香是我们开课的原因吗?


不是,是因为在讲课,才有香,不光有香,还有光线,有那些声音,我们叫做“同步出现的副产品”


在心理问题的认知上,西方医学的思路是不是有逻辑上的漏洞呢?


在一些平行的相关性的现象当中,去寻找原因和结果。从逻辑上来说,原因和结果应该是有先和后,有根源性的和后生的区别。


就像一颗种子长成一棵树,但你不能说这个树叶、这些花和树叶上的虫子是产生这棵树的原因。


这个要注意,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,不光很多病人就这样接受了关于自己当前状态的简单解释,医生亦可能这样认为。


 人都容易被洗脑。

 流行媒体说什么,医生说什么,就是什么。


可是如果不究其根源,找到病因所在,我们的病是治不好的,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。



第三个问题:为什么现代抑郁症越来越多?


我们都知道:每个人都会有不高兴的时候或者阶段,每个人都有很多种情绪。


可是为什么突然就有了抑郁症这样一个概念?并且得“抑郁症”的人越来越多?这是很奇怪的事情。


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不接纳这些正常的情绪,害怕这个不高兴的状态,而且认为:


一个人某一段时间的不快乐,没有力量去维持一个“像以前一样”的生活,是不能被接受的、是不正常的。


这个背后是大家认为人就是应该一直很high、很得意、自信、积极努力的才是对的。这个真的正常吗?


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,这是规律,也是自然的状态, 但有的人只喜欢春夏,不喜欢秋冬。


所以他们抗拒秋冬,因为抗拒,反而就更容易在秋冬生病、或者感觉到不舒服。


我想要说的是:现在很多的疾病名称,或者很多疾病,其实是被我们创造出来的。


换句话说:我们不接受生命本来如是的样子,非要强迫它只保留其中的面向,于是生命就开始扭曲、开始变形、开始出问题。


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流,我们把它拦起来,不让它自然流动了。


我1997年去读研究生,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,在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。


我们都知道老一代,那个时候还没有这些抑郁症、焦虑症的诊断,就两种:


一种叫神经衰弱,那会儿所有这些不高兴的、想不开的,睡不着觉的,都叫神经衰弱;


还有的直接就批评你意志不坚定、思想不积极......属于思想问题


神经衰弱那会儿常用的药是两个药,一个是谷维素,还有一个是复合维生素B。


大概到八十年代,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病名,叫更年期综合症


在这之前,医学词典里或者教材里是没有这个病的。到了九十年代更年期综合征开始“普遍”了。


那会发现有好多中年妇女兴冲冲地来问,大夫啊,我最近睡不好、头晕健忘、心烦意乱、容易紧张激动、潮热盗汗、月经失调......这是不是更年期呀?


大夫就说,嗯,你这个就是更年期。


医生和病人都不在乎:这背后的根源是什么,只需要一个解释,发现“很多人都这样”,于是就安心了。


有一件事情我印象很深,我在大学三四年级实习的时候,当那个病人急匆匆地说了一通之后,医生斩钉截铁地说,没事,你这个是更年期,病人一下子就舒缓了。



这个要注意,我们需要很多疾病被“明确诊断”的原因,是我们需要一个解释,就像我们需要归类,需要有序,需要路标和指路明灯......


某些意义上来说,是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个解释,至于这个解释是否来自实相,很多人并不关心。


后来我读西方心理学的一位大家的观点,很有意思,他说:



对于这些茫然无措的人来说,

当有一个人告诉他,

你这个问题其他人也有的时候,


他就不再觉得自己是孤立的,

也不再觉得自己是异端了,

然后他就放心了。



然后到了九几年的时候,我发现开始有什么抑郁症、焦虑症了,那会儿还不多,九七年我读心身医学专业的时候,这个学科还是非常冷门的。


到了2000年的时候,一些大学开始有心理学系了,中国的心理治疗行业开始蓬勃发展了,大量的药物和大量针对性的课程出现了。


我记得大概是2000年左右出现了一些新的病,比如说抑郁症开始分型了,有产后抑郁老年抑郁。而老年抑郁,过去就叫作神经衰弱。


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,它让我想到了咱们国家的历史,我们父母一辈人,都经历过文革,很多人是右派、黑五类。


我爸爸当时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。这其实也是一种“诊断”。


在那个时代,这个诊断是非常厉害的,它会贯穿你的一生,甚至会影响你的下一代和再下一代的命运。


最近三十年,社会的观念改变了,这些“诊断”消失了。


现在的80后、90后已经不知道这些东西了,但在那个时代,这些可是比天还要重要的东西。


所以,我们要对生命当中的很多东西,有观察、觉察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。


这样你就不会轻易地,被人带入一个误区,随随便便的给自己制造疾病和承受随波逐流的痛苦。


从某种角度来说,各行业都在互相喂药吃。


为什么互相喂药?因为这样轻松、容易、好赚钱。



 03 

一切的疾病与问题

都在提醒你:回到生命本身


在中医眼里,去具体分析抑郁症有多少型、抑郁症的诊断标准,其实是没有太多意义的。



所有所谓的心理问题,

背后关乎的是什么呢?


关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水平,

关乎一个人对自己了解多少,


或者关乎一个人,

是否愿意去了解真实的自己,

是否愿意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。



了解自己的内在到底出了什么样的问题;了解自己需要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;了解在自己的内外在和外面世界的交换当中,自己的身心意是怎样在变化着。


当一个人具备这样的能力的时候,他就不太容易掉到这些精神心理疾病的陷阱当中。


因为即使他此刻正在不舒服、正在不高兴,甚至已经有非常大的情绪——他会知道,这是人生必要的东西,这很正常。


 因为人生,本就是起起落落的,

 悲欢离合喜怒哀乐,一切本就如此。


身体健康也是这样,当一个人身体这段时间不是太好的时候,他如果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,他就不会心里发慌到处找中医或者找西医,让人开一堆药来把自己的身体搞的更糟。


他会借由对自己的观察,或者旁人的提醒,或者看书思考,会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跟家人、朋友等等的关系怎么样,看看对待自己是不是过于严厉了;


他也可能会借助一些外在的参照,意识到自己是不是一直过于封闭,或者在坚持一些不一定需要坚持的东西,在维护一些不需要自己去维护的东西。


同时留意一下自己的饮食、睡眠、运动,哪些地方还有之前没有意识到的盲点,生活是不是过于单一。


当他回过来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,调整已经自动开始了。


一段时间以后,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问题,都会好转或者消失。




其实医学的本质应该是这样的,不管是中国的医学和西方的医学,最初的本质是在这里。


经由问题和疾病,经由情绪和现象,去看见我们那些真正出错的意识、信念和根源。


然后去从根源调整自己,生出改变和智慧,过的越来越幸福和快乐。


而不是说:你有病,要吃药,不能停。


如果吃药、求助外面,真的能解决问题,我们的病就不会越治越多,你说对吗?


版权说明:文章来源:《一个中医眼中的精神健康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不当请联系641256827@qq.com,我们一定及时更正!



关于作者


李辛,中医师,心身医学硕士。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。现任上海自道精舍、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,法国蓝之树学会顾问。

著有《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: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》(《回到本源》2013年瑞士,英文版)。《儿童健康讲记: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、心理与教育》2015年立品图书出版。


图文源于网络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立即删除。分享此文一切功德,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。





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



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
了解健康环保的高科技 超氧纳米微气泡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